• 首页何氏名人 》 正文
  • 孟云飞:清季佳士,笔冢如墙——何绍基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8871 次  |  2022-05-05

    孟云飞:清季佳士,笔冢如墙——何绍基 

    文/孟云飞(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时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再次形成热潮,执笔方法自然成为必修的第一节课。有一位书家,回腕执笔,今天的书法教学估计很难采用。然而,他却以异于常人的方法写出了最美丽的书法;超脱,潇洒,一派天机。他,就是何绍基。

    一、人物生平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著名书法家。

    何绍基的父亲凌汉,官至经筵讲官、户部尚书。何绍基早年师从程恩泽,后出入阮元之门,庭训师承,为后来成为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绍基初补廪生,道光十一年(1831)选优贡,十五年恩科中解元,次年恩科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国史,先后任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主考官,甄拔人才。咸丰二年(1852),经侍郎张芾保举,何绍基出任四川学政,曾两次受咸丰帝召对。何绍基性格正直,在编修国史期间,建议补办清代三品以下名臣各传,与上司穆彰阿意见不和,即辞编修职务。督办四川学政时,曾访察当地吏治、民生,据实上奏,于咸丰四年“缕陈时务十二事”,被指责为“肆意妄言”,治罪降调。从此绝意仕途,离开官场,环游各地,以书法、讲学和著述为乐。咸丰八年(1858),何绍基主讲山东泺源书院。同治元年(1862)以后,又多年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后校刊《十三经注疏》,应浙江巡抚杨昌睿聘请主孝廉堂讲席。之后,经常往来于江浙之间,直至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

    何绍基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推重宋代苏轼和黄庭坚,主张人文合一,直抒性情,然而其诗名为书名所掩。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随境触发。其诗擅长描绘山川,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白描客观景物,颇有特色, 耐人咀嚼,如《山雨》、《望飞云洞》等。他也写针砭时政的诗作,如《沪上杂书》:“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对外国侵略者深为愤慨。

    二、书法成就

    何绍基一生以书法闻名于世,擅长正、草,自成一家,工隶书。他学习书法非常刻苦,常常通宵达旦。无论家居或是宦游,无论寒冬酷暑,孜孜不倦,数十年从不间断。

    何绍基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他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张迁碑》,《礼器碑》极为用功,不求形似。中年之后,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书法佳作。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他的楷书取颜体的宽博,同时掺入北碑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的险峻茂密,加之《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使得他的书法与众不同。何绍基的小楷汲取晋代书法传统,笔致含蓄;其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雄强大气,独具面目;其篆书,中锋用笔,揉入隶笔,带有行草笔势。何绍基的书法,早期秀润流畅,沉浸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碑之间;中年笔法刚健,渐趋成熟,笔意纵逸醇厚,时有颤笔;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界,年尊望重,求书者甚多,故该时期作品传世较多。

    何绍基书法,根植于颜真卿《争座位帖》,同时精研《兰亭序》,能够在书法作品中灵活运用正反、开合、阴阳、向背等基本原则。

    何绍基是一位有艺术探索能力的书法家,他不固守一个面貌,他的书法面貌有比较大的波动。有人认为,何绍基晚年书法习气太重,过于强调自己的特征。何绍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他自己“习气太重”,有记载说,何绍基晚年重金回收他自己中年时期的书法作品。

    晚清重要的几位书法家,却给予何绍基极高的评价。赵之谦早年完全学习何绍基,中年以后才自立面目,他说:“何子贞书法有天仙化人之妙。”曾国藩与何绍基往来密切,曾在家信中写道,何子贞书法“必传千古”。

    欣赏几幅作品吧。

    1、隶书轴

    此作横52.3厘米,纵115.5厘米, 1982年由谭伯羽、谭季甫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惟君之轨迹兮。如列宿之错置。易建八卦。揆肴毄辞。述而不作。彭祖赋诗。秋粟馆丈属书。弟何绍基

    本幅作品,笔力浑厚,其字如屈铁枯藤。结字纵横欹斜,从容洒脱,又出于绳墨之外。

    何绍基临写隶书一般遗貌取神,如《何绍基临张迁碑》,字形未必准确,然而线条苍劲,神趣和原碑吻合。何绍基进行隶书创作愈发显得从心所欲,不逾矩。挥洒之间,自有神韵。

    2、临《张迁碑》(局部)

    中国书画自古讲究临摹,然后才可创作,所谓入古越深,方能出古越显。历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师没有不讲究临摹的。对于初学者而言,临摹要求先求其形似,再求其神似。对于功力深厚的书法家来说,临摹经典碑帖其实是一种二度创作,他们已经不再斤斤计较于点画和字形。何绍基临《张迁碑》便是如此。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此碑以方笔为主,方中求圆,笔画粗细自然。结字灵活变化,章法因势而生,古朴拙劲,良多趣味。学汉隶者,此碑当为最后范则。欲得其凝厚者着实不易,何绍基却做到了。

    何绍基说:“悬臂临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所临《张迁碑》,以篆法写隶书,字如屈铁枯藤。与原碑相比,结字重心偏上。字有灵动之姿,却不失其朴拙之态。关于碑刻的临习,何氏绝不是一般意义的照搬和描画,他成功的实现了由刀法而为笔法的转变。看似不象原作,其实《张迁碑》的神韵都在其中了。

    由于年代久远,《张迁碑》文字时有剥蚀,后学者不妨以何绍基临写的《张迁碑》取法,领悟原碑的精髓。

    3、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实力派书法家何绍基的成功与其勤奋密不可分。据《清稗类钞》记载: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何氏临帖有上百种之多,其中最喜爱的,是临习颜真卿的《争座位帖》。

    颜真卿书风豪放,可与王羲之分庭抗礼;颜真卿品格高尚乃一代忠烈,无论是人格还是书法,皆为百代楷模。希冀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何绍基,颜真卿理所当然的成了他师法的对象。《争座位帖》的内容,表面看是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争论朝廷宴饮文武百官之座次,实质是反对郭英义等政治集团的斗争。原作苍劲跌宕、烂漫超然,篆籀气十足。被米芾誉为颜书第一。

    作为颜真卿的粉丝,何绍基不仅仰慕其人格,更倾心其书法。何绍基志向高远,胸襟开阔,颜真卿《争座位帖》从内容到书法都深深地吸引了何绍基的目光。这种契合使得何绍基对《争座位帖》百临不厌,人生境遇和书法高度统一。这种超越了技法层面的临摹,当然也成了何氏自己的作品了。何氏所临《争座位帖》,大气磅礴,圆阔雄秀,遒劲高标,没有一字和原作形似,然而没有一字不和原作神似。何绍基的对此帖的临写和钟爱,在已超过了通常意义上的书写。一遍又一遍地临写,难道不是一遍又一遍地追思和感慨吗?

    4、行书对联

    何绍基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行书作品,有不少是对联。稍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何绍基的这些对联,所选的字大多出自《争座位帖》和兰亭序》。他取法乎上,集字成联。这不仅反映了何氏对古代经典的熟悉,而且可以看出此举是他与古人跨越时空的的对话。对于一个创造力奇强的书法家,常人难以理解他的书风。面对一些人对他作品的误解,面对仕途的不畅,面对大刀阔斧的创造的风险,何绍基走进了古人那里,找到了自我。

    三、结语

    封建文人大多有一种美政的思想,在政治、教育诸方面,何绍基极力有所为,并卓有成效。然而,现实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离开官场,何绍基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和艺术上。精力绳锯木则木断,水滴而石穿。何绍基吃透了古人,消化得干净,吸收得全面,融古以汇今,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书法。拙中见秀气,老辣中显天真。隶书笔笔高古,行书宛如天女散花花。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