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物古迹 》 正文
  • 【专题·书楼寻踪】山西省晋中祁县何氏“对蒙轩”

    编辑:admin |   |  浏览量:23783 次  |  2017-06-19

    何氏“对蒙轩”这个名号,现在绝少有人知道了。而对蒙轩的藏书,今天却依然静静地躺在祁县图书馆的古籍库中,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能讲出她们的故事。

    “对蒙轩”正门

    “对蒙轩”院景

    祁县古城南街,走不到两百米,便是“何家大院”,县人称“何大门”。何家是晚清以来祁县城内的第二大财主,商号广布四海,资财达1000万两,从业者达数千人之多,仅城内就有七大商号,即永聚祥(茶庄)、祥云集(烟店)、晋昌源(铁铺)、天禄园(饭馆)、复清当(当铺)、义生店(油坊)、聚珍店(转运站),这些商号在各地设分号、代销处、作坊等,而远筹帷幄,就全在这座院子中。何家大院在规模上是仅次于乔家、渠家后的又一处有名的深宅大院,三者建造时间相差无几,装饰艺术也不相上下,只是何家的院门今天已经不存,整个大院也被人分占居住,数百年来也未曾修葺,显得微微有些颓废。进何家院门,是由西向东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甬道北是两座楼院。西面的明楼院是里十外三的双进四合院,院中以过厅分隔,北楼即是主楼,也就是何家藏书楼——“对蒙轩”。

    “对蒙轩”全貌

    精美的护栏

    对蒙轩的主人何遵先,字绍庭,别字对蒙,光绪年间的恩贡生。祖父斯盛,曾官大同教谕,所以何遵先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后来困迹科场,久不得志,索性就“弃举子业”了。他雅好金石,殚力收书,至十万卷,所以腹笥深厚,同侪多不能及。

    据说何遵先掌管着何家的家业,多少商业上的事都需要他操心,难能可贵的是,经商之余,他把大把的时间用在藏书刻书上。

    对蒙轩最有名的藏品,当然要数宋本《昌黎先生集考异》,可是除此之外,其他珍贵古籍还有很多。从一九五五年祁县文化馆编制的《收藏古书登记册》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被确定为宋本的还有两部,一部是《大广益会玉篇》,一部是《白虎通》,前者还在祁县图书馆,经过我们详核,应当是明初刊本,只不过序跋被书贾抽去,伪造成宋本了,这是一九五五年文化馆鉴定的错误,另一部《白虎通》,现已不知下落,到底是否真是宋本,已经不得而知了。此外,诸如明初经厂本《少微通鉴节要》、明万历刻本《宝颜堂秘笈》(六集全本)、清遂初堂原刻初印本《亭林遗书》之类的善本还有很多。

    现存山西省博物院图书馆的明万历纂修、崇祯二年重印的《山西通志》,是海内孤本、国家一级文物,扉页上写有“昭余对蒙轩珍藏”的字样,也是何氏旧藏,1963年,从祁县图书馆调走了;山西博物院所藏《甘氏印集》,函套也题有“昭余对蒙轩珍藏”,且有“介臣鉴藏”、“叔仁珍玩”等印,是祁县著名篆刻家孟介臣的旧藏,也是1963年从祁县图书馆调走的。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八年的这二十多年中,到底还有多少珍贵古籍被从祁县调走,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因为晋商绝大多数藏书不钤盖藏书印,题写“昭余对蒙轩珍藏”的只是极个别的例子。社会上流传着各种传说,甚至有传言讲,当年北京图书馆从祁县拉走一车古籍,其中不乏敦煌唐人写经及众多宋元古本,传得神乎其神,让人难以相信。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在这二十多年中,一定有类似山西省博物院之类的上级部门来祁县挑选过书,上面提到的孤本《山西通志》,如果不是从薛愈先生的文章中读到,我们现在根本不可能了解。而这些调走的书中,还有多少像宋本《昌黎先生集考异》这样的对蒙轩旧藏的珍本,我们则更无法知道。

    对蒙轩的藏书,有些是名家旧藏。《昌黎先生集考异》有汲古阁毛氏、徐乾学、季振宜的藏书印;嘉靖本《甫田集》、连筠簃本《永乐大典目录》,都是灵石耿文光的旧藏,有耿氏题跋;華希閔刻本《遺山先生文集》,有张石州的通书批校,是后来道光三十年張穆校刊元好问集的底本;明万历本《汉魏诸名家集》,有孙尔准的批语。祁县乔煌黄叶楼、孟介臣槐荫堂、太谷孙阜昌的藏书,有些也归了何家。这些好书,就藏在何家的明楼院二楼上,据说楼中都是一个个大立柜,这些书整饬地排列在柜子中,有些拿白棉纸包裹着,呵护有加。书签吊卡用工整的颜字,一丝不苟,如今很多尚夹在祁县图书馆的一些善本中。

    “对蒙轩”窗棂

    “对蒙轩”内景

    清民鼎革,抗战军兴,何家后人星散各地,家道逐渐衰落,大院有些房屋卖给了外姓人,住户增多,藏书楼也无人看管。建国后,有个小孩子经常爬上楼,从窗户钻进对蒙轩里,拿几部书出来,给一个买祁县特产“贾令熏肉”的老人用作包装纸,换点肉吃。卖肉的老人和这个小孩子逐渐有了默契,多少年来,贾令熏肉一直是祁县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每来一个顾客,老人就要撕下一张纸来包装,经年累月,不知对蒙轩中有多少珍本古籍经过了这样的毁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从窗户里钻进去拿出书来用,直到后来,祁县文化馆的王又生先生在买肉时发现,包书的纸竟然是很有价值的书,才顺藤摸瓜,发现了对蒙轩这个宝藏。最后,王先生等人建议县政府出面,和当时何家后人何晓楼先生商量,将书捐献给文化馆。

    藏书之外,何遵先还曾经编辑刊刻过数种书籍。其中最能体现目录学修养的,便是他编的《四库全书目录》,这是一部将四库著录书与存目书合刊的“目录之目录”,相当于无提要的《四库全书总目》,但这不是简单的删除工作,何遵先以按语揭示部分作者的里籍、与简明目录、诸史艺文志及家藏本的异同,在目录学层面上做了细致的工作,书后尚附有《四库未收书目》、《简明目录校勘记附简明书目》,检索、使用非常方便。此外,他还编刻了《山右四朝诗》,辑录山西唐宋金元诗人作品,汇而刊行;戴廷栻所刻的《王太史遗稿》,到清末已经极稀见,何遵先觅得旧本,重新翻刻;遗憾的是,他半生心力所聚的《山右金石文钞》,死前未能刊刻出版,常赞春《柞翰吟盦金石谭》中提及此书,也曾说“稿本残丛,尚未写定”,可见是何氏最后并未定稿。此外,他还校订了傅山的《霜红龛集》准备重刻,最后也没有实现。如今,这两本书的稿本,都已不知所踪。

    关于何遵先的一切,颇为朦胧,说起来,也有点奇怪,他藏书万卷,却不用藏书印,焚膏继晷地读书、编书、刻书,却从不写些序跋;偶尔在他的书中找到一两张纸条,也绝不见他落款。以至于当代某位著名的版本学家来祁县图书馆看书之后,竟然从书上没有藏书印,而得出了这些晋商不读书,藏书用来附庸风雅的结论。他只活了五十歲,除了“戊戌六君子”之一闻喜杨深秀给他写的墓志外,目前我们没能找到一句关于他的记载,遍翻和他同时代的晋中文人的文集,竟然连首唱和的诗都没能找到。不像戴廷栻,广交天下豪杰,也还有傅山对其“为人在儒侠之间”的评语,我们也只能隔着留在祁县图书馆中的珍贵古书,粗略地勾画他的生平。

    (来源:头条/看晋中)

    文章分享到:

    才1个评论

    1.             夜郎国(何)元生 说:

      我是贵州省桐梓县新站镇九龙村芶秋何元生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