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 》 正文
  • 何氏太始祖陵园参观记

    编辑:admin |  标签: ,  |  浏览量:33665 次  |  2014-06-26

    合肥市南70公里的庐江县,北临巢湖,南近长江,为有名的鱼米之乡。县东10公里白湖镇陶冲村望淮岗,安葬着一位战国后期韩国贵族韩瑊,望淮岗因此 又称“何坟岗”。2000年11月,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安徽省庐江县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60多个何氏宗亲恳亲代表团、1000余名宗亲代表先 后到达庐江,寻根问祖,共同谒拜被何氏宗亲公认的何氏太始祖何瑊,成为庐江县史上的一件盛事。

    何氏太祖墓

    “何坟岗”明明安葬的是“韩瑊”,为何又变成了“何瑊”?这源于战国时期一个“韩”改“何”的传奇故事。

    据《浈阳水木记》记载,何氏太祖何瑊,原名韩瑊,为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厘王之次子。韩王安时(前238—230年),韩瑊与韩非一起同秉国政。眼看当 时的秦国日益强大,韩瑊进谏韩王安要严加提防,韩王安不从,韩瑊自知无望,便辞官隐退。时不多久,秦国相继并吞六国,韩王安被掳,国破家亡,韩瑊携妻姜氏 流寓庐江,操舟为业。后来,秦始皇出游博浪沙,遭遇刺客伏击,因博浪沙原属韩国,秦始皇便怀疑这是韩国残余贵族所为,通令全国,查访韩国之后:凡原韩国王 室子孙,一律斩杀,以绝后患。一日,韩瑊正停船在河岸边,忽有来人诘问姓氏。时值天气严寒,韩瑊信手指着河水答道:“此为吾姓”,意思是以水比喻寒冷,而 “寒”与“韩”同音,原来并没有特别隐瞒,但来者并不领悟,反问道:“为河姓?”(是姓河吗?)韩瑊将错就错,答道:“姓氏从人,岂从水焉?”(姓氏应从 人旁,不能从水。)于是,来人便以何姓记录在册,继而离去。事后韩瑊回家,方知来打听姓氏之人是秦始皇所派密探,惊骇之余深为感叹道:“吾家幸免于刀斧 者,‘何’字所救,乃天启也。”(我们家之所以不被逮捕杀害,完全是因为“河”这个字所赐,这是上天有灵,启发的结果啊!)于是便改姓为何,名何瑊,并建 房造屋,辛勤耕作,发家致富,对周围邻居也以礼相待,深受当地人爱戴。何瑊夫妇均长寿,一直活到一百岁,死后葬在庐江东乡望淮岗上,世称“何坟岗”。 何瑊墓在宋朝还存在,南宋名臣李光,号壮间,曾游历何坟岗何瑊墓,并赋诗云:“何坟岗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姬裔未应灰火灼,吕螟那得误凝冰。川舟百 代行人济,华表千年归鹤鸣。抔土不随函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何氏子孙在庐江一带繁衍,发展成为望族,后代人就以“庐江”作为何氏堂号,称为“庐江 堂”。“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 这是收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中心内《庐江何氏大同宗谱》扉页上的联语。他告诉世人:华夏何氏,源于安徽庐江。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个何氏宗亲会、联谊会共同发出倡议:饮水思源,回庐江何氏 发源地奉祀祖先。随后,台湾、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何氏宗亲会陆续派出寻根访问团到庐江考察。庐江县侨办也于1993年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走访何氏家庭, 查阅何氏宗谱等有关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庐江何氏始祖发源地,已为世界所公认。1994年5月,安徽省编审何鹏到庐江进行多次考察,拍下何氏宅基地和何家坟 园照片,写下近万字的调查报告。北京电视台《中华姓氏》摄制组千里迢迢到庐江拍摄了《何氏起源在庐江》专题片,广为宣传。同时,海内外何氏宗亲捐款投资修 建何太始祖陵园,从2000年6月开始动工,至11月竣工,历时半年。重建的何氏太始祖陵园于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近日利用在庐江工作考察机会,由当地同行陪同,和同事有幸参观了何氏太始祖陵园。

    我们一行从庐江县城驱车东行十多公里先来到白湖镇陶冲村,在陶冲村委会门口下车,向西拐向一条通往陵园的小道,再向南步行数10米,就是何氏太始祖陵园。

    何氏太始祖陵园坐东北向西南,占地12.13亩,其中,墓园8.8亩,停车场3.33亩。大门两边门垛上分别悬挂两块门牌,一块为“何氏太始祖陵 园”,由时任中国旅游局长的何光玮先生题写,另一块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旁边还有何氏同宗赞助资金的功德碑。

    园内青石铺路,四面围墙用青砖砌成,围墙上盖的是呈波浪型绿色仿古瓦,四周藤蔓爬上墙头,远远看去,青黛如茵。进入陵门,左侧一块大理石纪念碑首先 映入眼帘,该碑即为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纪念碑,为安徽何氏宗亲会所立,碑正中刻着“万派朝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明墓主人在何氏宗亲中的神圣地 位。

    陵园主体突出,层层重叠,气势雄伟。沿七级台阶而上,一块长长的大理石巨碑横在当中,形同照壁。石碑高2.6米,长18米。碑文全都是繁体字,由右向左竖写,电脑刻成,记述何氏溯源。

    绕过大理石巨碑,是一个三人合抱的大香炉,亭子形状,三柱鼎立,雕刻精细,精美典雅。香炉后面,就是何氏太始祖何瑊墓冢。何瑊墓为三圆形,外壁和中 间(墓冢)均由花岗岩砌成,高大雄伟。内圆用红砖砌成,中间真空,立地通天。墓室内放有吉祥物,象征世代祥和,兴旺发达。墓前竖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书 “何氏太始祖瑊公之墓”。陪同的当地同行介绍,这方巨碑重达13吨,由福建何氏宗亲会捐赠并从福州专车送达。当时正值连阴雨天,因为太重,连大吊车也无法 将这庞然大物竖起来,何氏宗亲们硬是用肩扛棍撬,才将它竖起。

    整个墓园由石阶托出,四周栅栏拱卫,院墙错落有致。栅栏旁边,布满鲜花和如茵的绿草,绿色长青树与红色琉璃瓦互相映衬,奕奕生辉。站在墓前,居高临下,但见阳光下的何氏太始祖陵园秀丽中带有几分缥缈,巍峨里透出几许秀逸,好似一幅含蓄、空尽的自然画面。

    在陵园北侧建有“庐江堂”,堂前有安徽何氏宗亲总会的会长何朝友先生戊子年清明敬立的2.5米高的何瑊石碑造像,还陈列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华青 铜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徐尚东先生为“庐江堂”所赠的一尊宝鼎,鼎身文曰:“值公元二00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世界何氏宗亲会在何氏祖宗室安徽庐江召开,群贤 毕至,认祖归宗,铸此宝鼎,祈祷中华血统源远流长,子子孙孙永宝用。”堂内高大宽敞,正面摆放着何瑊灵位,古朴庄重。左边墙上排列海内外宗亲为园林建设所 作贡献的瓷像。右边墙壁上排列着海外宗亲捐的壁画。东侧设纪念室,室内存放海内外何氏宗谱,何氏名人录,历届何氏宗亲大会会刊,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玮题写 的牌匾,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巢湖市市长王启敏、庐江县县长彭蓬等领导的题词等。其中,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长官何厚铧亲笔为大会题词:“叶茂源远”,并委 派私人代表何兆明先生专程前来参加大会,以表达自己的仰宗亲之情。

    据资料介绍,公元2000年11月28日,是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庐江隆重举行的日子,这一天,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越 南、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内外1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海南、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11个省62个 何氏宗亲恳亲团1200人聚集庐江何氏太始祖陵园,拜谒始祖,认祖归宗,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真正是一幅“万派朝宗”的景象。此次大会还通过了一项重要决 议:庐江是何氏发祥地,是海内外何氏宗亲的根。世界各地何氏宗亲会轮流每年回庐江何氏太始祖陵园奉祀先祖,敦亲睦族。从那以后,何氏太始祖陵园便成为海内 外何氏宗族寻根谒祖的圣地,每年清明前后均有海内外何氏宗亲纷纷组团前来祭祖观光。

    参观完何氏太始祖陵园,我们在陵园门前停留,目视远方,但见陵园前面阡陌纵横,农田肥沃,稻浪飘香。据当地人说,明末清初,这里住着最后一户姓何的 人家。这户何氏人家在当地是望族,“何坟岗”前的1000多亩水田全部归何氏所有。但突然有一天,山贼将一具死尸放在何家大门前,并放言如不给钱下场如 此,何家怕招来杀身之祸,当晚就悄悄从后门逃走,从此之后,这一带再也不见何姓人家。听到这个曲折凄凉的故事,联想当年何瑊归隐在此、卒葬在此的种种事 迹,再回望那陵园最高处高高竖立的墓碑,不由觉得那不仅仅是何氏宗亲们竖起的一块普通的墓碑,而是一座凝结着中华大家族血统的丰碑,一座天下何氏宗亲们心 中共同的丰碑。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