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史地 》 正文
  • 太平社区风貌【江门】何耀权撰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2977 次  |  2022-05-22

    江门太平社区位于江门蓬江区旧城区东面,北靠狗山,南向蓬江河,河对面是滘头烟墩山,东面水南乡,西面常安路。

    太平社区主要街道包括太平路、新市路、众兴路、镇东路、钓台路、塘步路、上步路、葵尾路及堤东路西段、堤中路东段、水街农贸市场(由新椰路、榄豉路组成)。

    8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江河水滩,经过几百年江水冲刷,泥沙沉积,明代中叶逐步形成今日太平社区一带泥沙滩地。当地居民逐渐兴建住房茅舍,形成东西走向的窄街横巷,房屋建筑与风格布局与墟顶及石湾直街相同。

    江门顺西江而上,可北通肇庆,达至广西梧州、南宁。西到新会、台恩开四邑,南通中山、澳门。东到广州及南番顺。因此,是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历史以来,江门墟街都是商贸农付产品集散地。

    江门优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她是珠三角西经济、文化、政治、贸易、交通中心不可动揺的地位。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改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海关之一。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消市归新会县管辖,称为新会县江门镇。

    1920年,新宁铁路分段先后建成全线通车,北街为起点,经江门水南、紫莱、白沙,穿越新会到开平水口,渡过谭江到达台山终点。

    海关設立,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了江门旧城区的改造。

    1920年,当年政府规令拆除太平社区及莲平路,仓后路一带旧民宅,从新规划扩建新市区。

    四邑商贾有钱人士及华侨纷纷投资拆旧建新。几年后,逐步建成具有南方特色的太平、莲平、仓后、长堤等社区格局。

    太平路钓台路新市路十字路口

    新市路由磅街、新市街及永兴街拆建合併而成。镇东路由殿前街及镇东街拆旧建新而成。兴宁路由丰宁街和大兴街拆旧建新而成。

    墟顶街及石湾直街是古老建筑,街窄横巷多,都是一,二层平房,无骑楼。而太平社区是近代南方建筑风貌,街宽可通车,骑楼可避雨,多是三至四层。

    江门最繁华商业街原先在墟顶,后转到石湾直街,上世纪三十年代转至太平社区。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江门最繁华商业区转至常安路及常安路口长堤一带。

    当年,江门最繁荣热闹是钓台路、太平路、兴宁路、新市路、钓台路口二边的堤中路及堤东路等旧城区域。太平、兴宁、新市、钓台四条路交汇十字路中设有交通管理亭,市内有公共汽車,太平路设有上落站。汽车经太平路、莲平路、紫茶路、江会路出江门。

    太平社区商贸成行成市,太平路专营百货,药材。解放后太平百货就设在与钓台路交界的路口。钓台路主营粮油糖杂货。葵尾路专营葵扇及葵荇工艺制品。江门藤器工艺制品厂设在竹排头,以往这里一带居民都到该厂接些葵藤工艺品回家加工,榄豉路专营榄豉,醬油等咸调味食品。新市路东面以前称磅街,经营磅秤、手工业制品为主。

    钓台路口长堤一带有多个货运及客运码头。四邑及西江沿岸各地物资均从这里上岸,靠近长堤的仓后路是一排排的仓库。故称仓后路。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期间,常安路並未兴旺,太平社区是当时江门经济、政治、贸易、文教中心。现区内仍保存着当年著名古迹遗址及极具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的楼宇景点。

    一 ,钓台故址

    堤中路1号便是钓台故址。明代岭南第一人大儒士陈白沙先生曾在这一带河边设堂讲学,钓台垂约,写下不少传于后世的名诗丽句,儒学哲理,培育很多学生成材。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建了间祠堂深院,建成时间已无从考证。

    清代康熙期间(1663年),朝迋下令沿海居民内迁50里,拆毁民宅廟寺。石湾直街雪峰寺,钓台故址也遭其毁。直至1668年才废止迁界令。雪峰寺1672年重修,钓台故址则于清光绪十三年(1886年)增城沙堤乡陈白沙先生当年的学生后裔在此重修。建成一座三进祠堂深院落。1927年江门因筑长堤扩建马路,拆去二进,现仅剩一进祠堂。

    走进钓台故址,可见陈白沙先生塑象在正中厅堂,四条大圆木柱撑起横樑架,柱上有一付对联,曰:

    揽胜迹于今辰,纵几经反覆波澜,依旧高台临钓渚。

    溯通家于累世,与此地平分风月,曾留片石在增江。

    此对联是陈白沙先生当年学生后裔重修钓台故址时送的。

    对联大意是钓台胜迹,其先祖曾在此地听白沙先生讲学,垂钓高台,风花雪月,吟诗作对,将学识和美好回忆留在家乡,此地须几经风波巨澜,依然是高台垂钓故址。古址犹在,重建胜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江门讲古第一人陈一峰先生曾在此地讲古,吸引不少听众。

    二 ,水街农贸市场

                          昔日水街农贸市场百年

    水街农贸市场是由新椰路,榄豉路构成人字形街市。三个入口,北边是太平路,东边是塘步路,西边是钓台路入口。

    榄豉路,新椰路原是经营榄豉,酱油等调味食品,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习惯在这里买些咸味料煮餸。水南离这里最近,农民常挑些农产品到这里摆卖。钓台路口原有个横水渡码头,河南滘头乡农民也欢喜挑些果菜,仅一分钱坐船过渡,到这里摆卖。逐渐新椰路,榄豉路联成为农贸集市场,並日益兴旺。紫莱,白沙甚至麻园,礼乐等地农民都挑着或用小艇载着农付产品到这里摆卖。成为江门最大农贸市场。墟顶街市则逐渐消淡。

    以前居民都是吃江门河水,钓台路口是内街居民挑水必经之路,故这段路口常年都是湿湿的,而街市摆滩洗菜,洗肉洗鱼,也要用水,故街市地面长年也是湿的,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水街”。

    水街农货市场历来价格都是全市最平,品种最多,全市各区居民师奶都欢喜到这儿买餸。即使现在,很多原居民搬到新区,花园电梯楼居住,也还是常常坐車回到这里买餸。一方面这里餸菜多而平。另方面,也有后生时在这里买餸的情结,有难忘的回忆。

    水街靠近钓台路口原有间江门荼室,从水街直通至长堤,正门在长堤,后门在水街,三层。以前是江门最旺茶楼之一,也是太平社区最大最旺茶室。

    小贩,农夫清晨便挑着瓜果蔬莱或用船艇运载农付产品到来,未摆摊之前先到茶室饮杯茶,吃个包。叹完早茶再开档。当地居民也常到这儿饮茶。想揾座位也不容易。小时候,我和父母亲常到这里饮早茶,虾饺、排骨、燒卖、叉烧包,一角几分一笼。真是别有风味。

    现在江门市区遗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最兴旺的农贸市场便是水街农贸市场。

    近百年历史巨变,水街依旧保留其原有特色与风貌。

     

    诗云:

    水街风貌

    水街农贸菜市场,

    百年苍桑未改样。

    八方商贩云集市,

    喧闹繁华人绕攘。

    远近师奶来帮襯,

    餸菜齐全价廉让。

    买得佳肴欢乐归,

    旧墟风貌千秋扬。

     

    三,长堤风貌街

    长堤风貌街位于蓬江河畔,是江门老商业街区和历史街区。

    从蓬江大桥脚至青年广场这段长堤属太平社区管辖,这里的商铺保持原有风貌,独具岭南特色,充滿浓厚华侨之乡的文化内涵。即使在广东南方各大城市,也少见如此艳丽之长堤风貌。

    清一色的三至四层”骑楼” 建筑群,马路宽广,一边商铺,靠河略则是綠树林荫,有石凳供游人休息。夏天,清风从河南吹来,坐在河边纳凉,令人心旷神怡。

    钓台路口河边原有棵大榕树,有几百年历史,树荫横跨马路,当地居民常在树下乘凉,可惜,1962年9月一场特大合风将它刮倒。但时至今日,这里仍是退休老工人乘凉,打扑克的好地方。

    大榕树旁原有一横水渡码头,过去江门没有桥过河,人们都是坐横水渡船过河,一分钱一次。

    横水渡码头旁有一用石板砌成的水埗头(以前称步頭),以前,没有自来水,附近居民都到这里挑水回家吃。夏天,人们在这里沖凉,游水。附近居民也在这儿洗衣服。对正步頭有一条小巷直通镇东路。小巷民国期间已拆。

    江门客运站就設在钓台故址旁〈现已撤销)。这一带原有多个码头,停泊前往广卅、肇庆、梧州、三埠、石岐、斗门等地渡船(过去花尾渡)。船只大多晚上六点至九点开船。黄昏日落,这一带开始热闹起来,有卖艺的、玩魔术的、卖跌打膏药的、卖粥粉面、炒蚬、炒螺、炒河粉,各种小食,应有尽有。人们坐在摊主摆設的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

    坐船的,送船的都坐在码头候船室里聊天话别。

    钓台故址,江门讲古苐一人陈一峰在讲故事,听者众多。

    热闹繁华的江门晚渡,是当年新会八景之一,称” 江门晚渡好客情”。这景致既反映江门长堤的繁荣,也体现了江门人的热情,礼貌与文明。

    江门风土人情尽显其中。

    四 , 文教

      石湾直街太平路入口雪峰寺旧址

    上世纪三十年代,太平社区随着建筑,商贸,交通发展,文化教育也迅速跟上。

    1925年江门设为省辖市,太平路设立了江门第一间国立小学,称为江门市一小。1931年改市为镇,称新会县江门镇,该校改为江门镇一保。1949年我就读该校。解放后改为江门二小,后改为太平路小学,现与启明小学合併。

    书院路原有三间小学,一间书院小学即景贤书院。解放后改为江门一小,后与江门五小合併,现改名为紫茶小学。还有间同文小学,在书院路中段。解放后已撤消。第三间中心小学,也已撤了。

    我解放前就读太平路江门镇一保。解放后改读书院路江门一小。

    江门三小在水南,四小在篁边。

    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创办于1760年书院路书院巷道中。1928年景贤书院扩办为市立中学,后中学部迁往蟛蜞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社区的青少年学生,多数是在江门一中读书毕业。

    江门最古老佛教寺院雪峰寺,其旧址就在太平社区旁的石湾直街街口,离太平路仅二,三十米。

    国外宗教也同步渗入太平社区,太平路6号原有间基督教堂,是江门旧城区最早教堂。穿过上步路向北到竹排头吉利街,原先也有一间基督教堂,在那儿曾办过幼儿园。在钓台路狗山脚往江门一中的斜坡路上,也有一座基督教堂,但也早已拆了。

    解放初江门文化馆就设在堤中路原江门客运站旁一间有三层高水泥建筑大楼,该楼直通镇东路,前面文化馆,后面是江门工商联旧址。

    图书馆设在文化馆内,对市民开放。领借书证很容易,图书杂志也很多,古今中外书籍都有。像我这年纪的江门老街坊当年大多都在该馆借过书,增长不少学识。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三国、红楼梦、西游记,当年都借回家阅读。还有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等现代作品都曾借阅过。

    后文化馆迀往中山公园旁。

    五,  江门和平解放谈判旧址

    位于太平社区众兴路35号,一幢红砖长方形四层建筑楼,江门和平解放谈判在这幢楼四楼举行。

    1949年10月中旬,国民党败退从广州逃至江门,企图经江门逃至海南。

    国民党部队参谋长是民主同盟成员。1949年10月22日共产党江门负责人余镜波,李锦波等人与云汉在众兴路35号四楼正式谈判,定于23号拂晓在江门宣告起义。

    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进入江门,正式宣布江门新会和平解放,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元会” 。从此,江门新会开创新纪元。

    可以说,凡到江门市游览的外地人,若不到太平社区走走,就不算真正到过江门。体会不到珠三角西南方城镇的真正风貌和特有气息。广东能这样大面绩保存旧南方侨乡古迹的景点己不多了。

    改革开放,城乡巨变,太平社区不但保存古色古香特色,还重新修整长堤风貌,扩建青年广场,吸引更多游人观景。

     

    和平谈判旧址

    而今,太平社区已合并到常安社区。

    浪淘沙 、太平新貌

    古邑舞东风,绿柳垂榕。

    太平巷陌映花红。

    俏女俊男江畔处,

    花秀芳丛。

    苑院笑顽童,乐也融融。

    家园锦绣换颜容。

    复兴中华新岁梦,

    泽世昌隆。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