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云南红河弥勒石洞与文山玉树柯何耀龙后裔祖源考证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7571 次  |  2018-09-11

    云南红河弥勒石洞与文山玉树柯何耀龙后裔祖源考证

    滇黔粤燕泉堂何氏  何正道

    在云南省文山州、红河州两地何氏祖墓碑文和族谱中均记载有何耀龙始祖的源流信息,该地族谱中提到九世祖何渭清在世时曾经带领老老小小到虹溪北门十八指挥所城门楼上给孟春公的塑像上香磕头,该支先祖何超和何渭清均告诉过家人说何孟春大人是他们的祖先。因此石洞支系族谱修谱人何舜道、何文道二位老先生认为我滇黔粤燕泉堂何氏始祖孟春公疑是他们的先祖,于2018年清明节组织族众远赴湖南郴州鲁塘镇村头村,考证石洞何氏与大塘何氏的渊源,经过走访查证大塘何氏族谱及祖墓,认为红河文山耀龙祖支系是孟春公支系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根据的。其后,应何舜道、何文道两位老先生之邀,我携何嘉启、何嘉衡在好友晓刚的陪同下于2018年7月24日驱车前往红河州弥勒县虹溪镇(云南十八寨)考证红河弥勒、文山开化何氏和我支系渊源。在虹溪石洞文道老宗亲家里查阅了该支系1930年以来前后共五个版本的何氏族谱。坐谈中何源明等宗亲证实何渭清、何超、何耀等先辈确实曾经提到过何孟春是他们支系祖先,他们认为何孟春是虹溪何氏先祖的这一说法是绝对正确的。同时文道老宗亲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先祖孟春公统兵平定云南十八寨后亲自设计和指挥建造的明代云南十八寨十八指挥所所城南门、北门城楼及步行街、虹溪书院及隐王寺、魁星楼、钱王三代一品牌坊等遗迹,瞻仰了石洞何氏何耀龙祖、何澄祖、何源祖、何有贵祖等祖茔祖墓。后于2018年8月15日应文山支系何源成等宗亲邀请,我和老父亲又带上家人驱车前往文山,历时四天,行程近1000公里,对文山何耀龙祖后裔进行考证,得到了文山何源昶、何源成等十多位宗亲的热情接待,与何朴清、何旭清、何源万、何源能等宗亲就两地何氏历史渊源做了深入讨论,均认为两地先祖历史在很多方面是吻合的,对于是否是孟春公后裔一说有待深入研究。还在何源成陪同下详细考证了何耀龙祖妻子杨氏太君祖墓、何有富祖墓及文山支系何氏神主坟等祖茔墓地,参观了文山支系的各祖居村庄。其后我试着对两地何氏始祖杨氏祖墓碑文和有贵祖墓碑文重新断句,结合何耀龙祖、何澄祖夫妇、何沛祖、何源祖、何万玉祖夫妇墓等墓碑文及我燕泉堂何氏祖上流传信息,多方论证,认定弥勒虹溪、文山开化何氏应该是我燕泉堂何氏始祖孟春公后裔,是前明三祖分派时孟春公次子何仲斯嫡传后裔。对该支系族谱、祖墓、源流考证整理如下:

    一、弥勒、文山两地历代祖碑、族谱记录及祖先口头传说与孟春公家族历史相吻合:

    1、红河州弥勒县虹溪镇海菜塘何耀龙祖墓志载明:何氏乃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人氏,明从军入滇,三祖分派,一祖住居小广西,二祖住居官渡,本支之祖住居临安府(今建水)曲江坝,后耀龙祖迁于十八寨,卜居黄家庄。清康熙壬申年,耀龙祖由建水曲江坝迁居十八寨耕读,与杨氏太君育有三子,澄(chéng)、俊、起。俊、起贸易开境,母亲杨氏寻子踪迹至开化玉树柯为家焉。长子何澄与赵氏育有四子,长子有财、次子有银、三子有富随祖母移居开化,四子有贵留居石洞,子孙世守迄今。文山支耀龙祖后裔至二零一零年已繁衍到近六百多户,二千四百多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土库房、新街湾子寨、摆衣寨、文山城区以及马关喜主、古林箐等地。石洞支已繁衍到第十四代根字辈,共五十多户,二百多人。

     

    此墓碑为文山、弥勒耀龙祖后裔立于2011年3月28日,据谱中交代是近年才考证确定耀龙祖的墓葬,从文中可以看出耀龙祖祖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人氏”,自“明从军入滇,三祖分派,一祖住居小广西,二祖住居官渡,本支之祖住居临安府(今建水)曲江坝”,耀龙祖迁移十八寨的时间是“康熙壬申年”即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1692年)。同时载明了耀龙祖后裔的分布地点和繁衍代数等人口现状。因是新碑,不做过多论述。

    2、文山开化凤山村对面平田耀龙祖妻子杨氏祖墓碑载明:吾氏至开,今十世矣!高曾已往,治家之矩獲孰考?祖父无存,启后之规箴谁谕?不序于今,何示于后?愿先生笔之于书。……先世原籍江南,迁居湖南,宦游云南。原住临元镇,落业曲江坝,蒂固根深,枝繁叶茂。数派分枝,本支分居十八寨海菜塘,祖墓犹存。……道光以来,连科集族修谱,家训昭垂,历历可考。

     

    此墓在清嘉庆年间曾经立过墓碑,估计是原碑石与何沛祖、何澄祖、何有富祖等墓碑一样,只有简单的立碑时间和子孙姓名,并没有祖源信息,所以民国四年(1915)文山何氏九世祖何冰清(何砚生)重新为祖母立碑,并请请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年春特授开化府教谕沈宗舜撰写碑文。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至何冰清为祖立碑时已传十代人,因为祖上无有家谱相传(该支系第一版族谱是1930年所修家谱,修谱时距离孟春公平十八寨已经412年),何冰清考虑到事远年湮,恐后世不明源流,故特要求沈宗舜将祖源世系书写于杨氏祖碑文内。文中“先世原籍江南,迁居湖南,宦游云南”“江南”是指江南道,既可以理解为江南西道的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孟春公家族源出江西庐陵),也可以理解为江南东道的江苏南京; “迁居湖南”是指先祖曾经迁徙到湖南省并居住过;“宦游云南”是指先祖曾经到云南当官任职。燕泉堂何氏始祖孟春公家族原籍江西庐陵白鹭洲,后迁移湖南郴州永宁乡大塘坊居住,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孟春公以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云南,任职云南巡抚(全称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军务、兼督川贵粮饷)。从二品衔。总理云南所有军政、司法、财政、监察等大权,是云南全省行政上真正的最高长官,其官职等级相当于今云南省长或云南省委书记。(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73):“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饷一员。正统九年,命侍郎参赞军务。十年,设镇抚。天顺元年罢。成化十二年复设。嘉靖三十年,加兼理军务。四十三年,改赞理。隆庆二年,兼抚建昌、毕节等处。”)何耀龙祖支系 “祖籍江西庐陵(江南)——迁居湖南——宦游云南(为官)”这个迁移路线与何孟春的经历是完全吻合的。

    而杨氏祖墓碑也指明虹溪何氏源流是清朝道光年间在开化(文山)支系六世祖何连科集族修谱之后根据祖传整理的,部分内容传说有误或者有遗漏也是在所难免的。否则十世祖何砚生也不可能说“吾氏至开,今十世矣!高曾已往,治家之矩獲孰考?祖父无存,启后之规箴谁谕?不序于今,何示于后?愿先生笔之于书。”且耀龙祖和杨氏祖的生殁年月均已失考,同时就连何连科是谁似乎也没有传下来,在新编家谱中找不到何连科的信息。新谱主编何朴清、何源能也证实说在编谱时确实是有很多信息失传了,祖墓碑上刻有的部分先祖姓名现在已经无法查找对应是哪一个支系或者哪一个的先祖了。

    3、红河弥勒虹溪石洞何有贵祖墓碑载明:稽公先世,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人氏。自有明从军入滇,三祖分派:一祖住居广西;一祖住居官渡;唯公之祖发迹于曲江。鹏飞荣仕者有人,携手黉序者有人,皆公宗祖积德之所致耳!公之祖父讳耀龙者始迁八寨,卜居黄家庄,……唯独公故土可怀,择居海菜塘。……公之孙名万玉者,叔侄协力,荣修祖父母墓,嘱余为志。……龙飞道光乙未年大吕月望一日穀旦。

    此碑为何有贵祖之孙何万玉祖和侄子辈于1835年为其祖父所立,道光乙未年大吕月望一日即道光十五年(1835年)腊月十六日。此时距离三世祖何有贵出生时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经127年,距离去世时间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四月十三日午时已经90年,万玉祖时年54岁。

     此碑文中“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人氏”中的“原籍”是原来的籍贯的意思,指先祖曾经在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居住过,而不是在南京当过兵,因为仅仅在南京当过兵然后随部队调征外地是不能说是祖籍地的。“自有明从军入滇”是指明朝时随着军队进入云南(滇),“从军”不是“充军”,“充军”是补充军队,也就是被征调或者抓来当兵的意思,“从军”是随从军队或者带领军队出征驻防的意思。在战时能够随从或带领军队的只可能是明朝廷的官员,且因宋明时的特殊政治理念,带兵主要官员未必就是武将,文官带兵比武将带兵还普遍,“文就武职”指的就是文官带兵行使武将职权,这与滇黔粤何氏始祖孟春公的经历又是吻合的。史载孟春公正德戊寅年(1518)升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已卯年(1519)到任,文就武职,赐穿一品武官麒麟服,于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庚辰年带兵平定云南十八寨阿勿阿寺彝族叛乱于巴盘间,其后(1524)回京因功升任兵部左侍郎(正二品)不久平调改任吏部左侍郎(正二品),后因“大礼议”案贬官任南京工部左侍郎,居住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珠市巷。罗平富乐何氏祖上也说是先祖乃江阴籍人氏,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珠市巷)何家拐子人氏,带兵平定云南彝蛮老四、老五(应是阿寺、阿勿,系多代人口头传说音变走样之误)长毛贼造反,杀了很多人,血流成河方才平定叛乱,后在这里建立官衙做官镇守,娶妻生子。《万历郴州志》亦记载何孟春为郴州籍江阴人,孟春公的祖父何俊公曾任南京户部主事,父亲何说曾任公刑部主事奉旨录囚南畿(南京),祖孙三代均曾经南北两京为官,家族素有“三代侍郎,五代科甲”之美誉。所以说孟春公祖籍郴州是对的,说原籍南京人氏也是对的。“三祖分派:一祖住居广西;一祖住居官渡;唯公之祖发迹于曲江”说的是有贵祖的先祖弟兄三人分支,一个居住在(小)广西,即广西直隶州,也叫广西府,府治在今泸西,辖今泸西、弥勒、师宗、罗平等地。一个居住在昆明的官渡地区。有贵祖的先祖居住在曲江坝(有可能是曲靖坝的音误)并从此兴旺发达。“鹏飞荣仕者有人,携手黉序者有人是指三祖分派时家族中达官显宦的有,读书中举的也有。据燕泉堂何氏祖上记载,孟春公在云南为官时家族号称“文武齐荣”,为官者多人。据燕泉堂何氏祖上传说及孟春公著作《余冬序录》均有表述,当年因滇楚关山迢递不可逾越,所以孟春公湖南的家属一直未带到云南任所,本地土著意图讨好孟春公,以孟春公事务繁忙,不可无人料理饮食起居为由,从建水曲江坝(今建水曲江镇,一说为曲靖坝)、交水(今沾益县城)、乌撒卫左所(今宣威市)挑选了三位号称是美艳冠绝迤东的刘、董、崔三位美女侍奉孟春公的生活起居,朝夕相处,遂生情愫,结为夫妇,于1522年(嘉靖元年)同一年生下次子何仲斯(刘氏生)、三子何仲棋(董氏生)、四子何仲章(崔氏生)。嘉靖甲申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因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礼议”一案,发生了中外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廷杖案,当廷杖打大臣140多人,杖毙四品以下大臣17人,下狱者18人,牵涉颇广。孟春公因是功勋卓著的名臣,皇帝不敢把他下狱,罚俸一个月,贬官南京工部左侍郎了事。到1527年《明伦大典》修成,嘉靖皇帝旧事重提,孟春公被贬为庶民,下诏天下除名(全国不得出现何孟春的名字)。孟春公于二月初五日托病致仕,请辞回到郴州燕泉祖居,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因是天下除名的戴罪之身,故未曾收有门徒,所著文章都由长子仲方公托名整理,不敢签署本人名字,致其作品传播不广。由于封建时代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湖南二子已经是众所周知无法隐瞒的,为防按谱搜捕的灭门惨祸,孟春公当时根本不敢对外把在云南三子说出来。邸报传到云南时,为防受到牵连迫害,不得已三位祖母毅然决定各携所生子嗣分散潜逃娘家避祸,希望能够保全何氏血脉。于是刘氏祖母携仲斯迁往临安府之建水曲江坝杨旗营村隐居(据富乐何氏传说是曲靖坝南城三百户营),董崔二祖相商携带仲棋、仲章潜居曲靖军民府下辖的南宁府南城廖廓山潇湘河畔(今大碌碑附近)隐姓埋名抚育子嗣,其后子孙播迁散居沾益、罗平、师宗、富源、弥勒、贵州等地。

    应该说,孟春公为官云南时有可能在官渡古镇居住过,也有可能是后来他的三个妻子带着三个儿子先躲藏到了官渡古镇,再被孟春公安排由官渡逃隐到曲靖坝,后来在曲靖坝三祖分散逃隐。刘氏祖有可能带着儿子何仲斯到达临安府(建水)的临元镇,后又到过曲江坝,最后何耀龙又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1692年)由曲江坝迁移到十八寨海菜塘。因为罗平支系传说的是刘氏祖母是携带儿子迁居曲靖府南城右三百户营,后来仲斯公娶张氏生二子何渊、何广,继娶刘氏生一子何海,(也有说仲斯公生何江、何海二子,而何渊、何广是何江的儿子)。何渊定居曲靖南城,娶李氏生一子其礼字允彬,何广迁卑浙厂(罗平富乐),娶张氏,生子其瑞、其兆,其瑞字允源居大水塘村,娶段氏生献龙,其兆字允宽,迁李家村,娶刘氏生元龙、升龙、化龙、耀龙、扶龙。何海娶黄氏生一子其昀字允曦,传说入赘曲靖坝杨旗营村杨氏,生一子何继尧,何继尧携带后裔迁云南十八寨(弥勒虹溪镇)。何仲棋后裔迁徙地罗平、师宗在广西府(小广西)辖区,是符合“先祖住居官渡”、“一祖居住广西”,耀龙祖先世落业曲江(靖)坝杨旗营村后迁徙十八寨海菜塘的“三祖分派”的历史事实的。只是因为几百年后才修谱立碑,把“先祖住居官渡”误为“一祖住居官渡”了,实际上三祖之一的何仲章后裔是迁徙曲靖、罗平、贵州等地。道光年间文山支系六世祖何连科集族修谱时认为“祖籍是南京聚宝门三山乡” 一带应该也是对的,三山乡与竹子巷、珠市巷、猪市巷、高石坎方言均谐音。聚宝门现名中华门,曾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门,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至1375年)将其扩建,称聚宝门。柳树湾的地名明代也确实存在,据《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第十一》载,明故宫南部的大中桥东南方向就标有“柳树湾”三字,就在今蓝旗街南端至后标营一带。也就是说聚宝门和柳树湾都在明故宫南部与金水河相距不远处。由于此时已经离耀龙祖迁移海菜塘约有144年五代人左右,距离孟春公为官云南已经318年十代人左右,对祖先源流地址有一定的偏差和遗漏是在所难免的。

     

    二、弥勒、文山支系神主坟来历与何孟春家族故事相吻合:

    在弥勒和文山两地何氏祖茔中均有何氏神主坟,并立有墓碑。在曲靖各地多个姓氏中都曾出现过神主坟,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厄运所造成的,当时很多家族无法抵抗政治浩劫又不忍火烧先祖灵位,就折中处理,将各代先祖灵牌子送到祖坟中掩埋,称之为神主坟或灵牌子坟。文山杨氏祖墓左侧之何氏神主之墓墓碑立于前清嘉庆年间,不可能是因为上世纪的那场浩劫造成的,应该是另有原因的。同时两地何氏中还有一个现象是墓碑上只写明是某人第几子和立碑时间及子孙姓名,唯独不写墓主人的生殁时间,而且族谱中前几代也没有生殁时间。稍微懂点汉文化的人都知道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古人在外迁时宁愿舍弃万贯家财也要把先人牌牌(神主)背上一起走,只有在战火中和遭到回禄的时候才会毁失先祖灵位,但是也会因此背上一个不孝的心理负担,而把先祖灵位埋藏应该是遇到了比战争和回禄更加可怕的事情才不得已而为之。经过向何朴清、何源能、何源成、何源万等打听,他们并不知道神主坟的来历,此前修谱时也曾经向族中很多老年人打听过,均不知道先祖辈为什么要把神主埋藏了。弥勒何文道老宗亲结合祖上传说和有清一代云南少数民族叛服不断,烽烟四起的历史认为,这个现象应该和何孟春先祖是脱不了干系的!当年孟春公平十八寨杀戮过重,十八寨夷蛮几近荡寨灭族,只有极少数外出之人逃隐弥勒西部深山老林得以幸存。迨孟春公贬官之时为了防止阿细夷蛮后裔复仇追杀和子孙考功名的时候在查三代时受其影响而在曲靖将老谱焚毁,改立字辈。弥勒文山支系宗亲就和当年的十八寨些莫徒蛮(阿细彝族祖先)杂居一隅,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从墓碑和神主上发现蛛丝马迹而对两地孟春公后裔发难,故为了隐藏家族源流信息成功避祸,两地先祖应该是在商量后便将历代先祖神主埋在祖茔中,同时家谱和墓碑上也不写墓主生殁时间,即使被外人看到墓碑和家谱,也很难将弥勒、文山两地宗亲和燕泉先生孟春公联系在一起。但又为了给子孙留下寻源信索,特在碑上刻上各代姓名,只要将各碑上历代姓名凑在一起,就不难查找辨别祖源世系。这种说法于情于理均合乎历史史实,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正确的。

     

    三、弥勒十八寨石洞旧名隐贤村大有来历:

    据《云南志》卷七记载:“至元中,弥勒部仍以本部为千户总把,继续领吉输、哀恶、步龙、阿欲四千户”。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有德为主帅,兰玉、沐英为副帅,率师三十万征云南,讨灭蒙古残元的梁王政权。洪武十六年(1383年)三月,云南征讨成功结束,傅有德、兰玉奉召回京,留沐英镇守云南,军威所及,边隅各部族皆为其统治。然而,沐英不可能分兵把守云南所有的部落,就采取安抚各少数民族部落的政策,仍然由各部落酋长统治各自的部曲。所以,当时的十八寨仍由彝族所据居。十八寨即今弥勒虹溪,古时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较适宜人类部落居住、生活的绝佳之地,曾是“弥勒部”之一的“阿欲部”先民居住的地方。“阿欲部”先人就经历了明朝时军垦、民屯(tún)的战争。而十八寨,《新建虹溪书院碑记》中亦记载:“去弥勒西南八十里,乃汉律高县地,嗣沦入爨(cuàn)夷鼠穴兔窟,都十八寨”,“东爨乌蛮,结寨十八以自固”。当时的古人部落,多以家族小部落式群居,以便狩猎,驱逐野兽,抵御灾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十八个家族式群落,由鬼主(军火主,即总首领)统一协调管理和指挥,名称“十八寨”一直沿用至清光绪年间,皆以“十八寨”称呼,当地人常略“十”字而称“八寨”。这与何有贵墓碑上“公之祖父讳耀龙者始迁八寨,卜居黄家庄……”是吻合的。无独有偶,当时的开化府下属马关县也有一个名叫“八寨”之地,土匪出没无常,被视作匪区,这引起了十八寨地方乡绅的担忧,怕被外人混同,于是由地方绅首清代一品红顶商人王炽等提议清王朝批准,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改名虹溪。“虹溪”之名,源自陈卿的诗作“虹溪春水”。明嘉靖建城之初,当时,四川宜宾的签宪陈卿(签宪,签都御史的美称。明代,都察院设有左右签都御史,所以称为‘签宪’)前来十八寨巡察,被十八寨的秀美山水所折服,便以十八寨的美景为抒情对象,作诗八首,一首诗一美景,被后人称之为“虹溪八景”。其作八诗的诗题分别为:螺峰晚景;虹溪春水;芦渚秋水;山花烟雨;北冈樵唱;南亩农耕;鸡洞仙踪;龙池灵应。而“鸡洞仙踪”就是石洞何源祖墓地,石洞何文道亦称“虹溪八景”为先祖孟春公仿祖居“村头八景”所定,陈签宪是根据孟春公的景名而配之以诗词的。明朝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土归流”政策触及到了彝族领主的权益,矛盾激化,因而形成了长期的动乱。正德四年(1509年)秋,“弥勒州草寇阿十等猖獗”,被总镇沐昂平定;正德七年(1512年)

     

    十八寨彝族首领接受云南巡抚洪远安抚,暗中却与宁州土官禄世爵联盟,“常聚数千之众,寇掠四境,累岁不安。”官军“每议剿之竟为迄功(劳而无功)”,“或攻之不下,或遇埋伏而无功还。”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十八寨彝族首领阿寺、阿勿反抗明朝统治,发起叛乱。云南巡抚何孟春,巡按陈察奏请调陆凉、临安(今建水)两地之兵进行军事征讨,经两月激战,“擒寺斩勿”,俘一千七百余人(《云南备征志》),全境既平。部分彝民逃往了今弥勒西山的西一、西二、西三的原始森林中避难,安营扎寨,另求生存之地,存活下来(成为今天弥勒西山阿细人的先民)。随后,何孟春、陈察分别班师火木龙(紧邻虹溪镇的新哨镇的一个自然村)和元诏寺(弥勒县下五村附近息宰皈依寺),并勒石志功,留陆凉卫后所伍军屯镇守御。

    明嘉靖元年(1522年)设立十八寨守御千户所,近年发现的一枚“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百户印”所反映的正是嘉靖元年(1522年)设立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的历史凭证。此印紫铜质,重880克,纽高7厘米,印身高1.3厘米,边长7厘米,正方形。印文为典型的九叠篆阳文。背上文字阴刻,共三行:

    纽底部左上刻铸造颁发部门简称:“礼”。即礼部。

    纽左边刻当朝皇帝年号与铸造日期:“嘉靖元年四月  日”。

    纽右边刻印主印文:“云南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百户印”。

    印边上阴刻印号:“嘉字二十八号”。从而也证实了孟春公平云南十八寨的史实和燕泉堂何氏祖上传说是不容置辩的存在,也证实了“十八寨”一直是实行军政合一的治理模式。嘉靖二年(1523年),由先祖何孟春亲自规划设计,调临安推官江渔和千户黄钺(yuè)为辅同建十八寨所城,后于城南60里外的涅沼地区设“巡检司”,即现在的弥勒县巡检司镇。于虹溪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属云南都指挥使司。设十八指挥,姓氏为:姜、张、褚、马、耿、杜、刘、唐、焦、葛、严、宜、陶、胡、简、任、隋、王。虹溪大街就是以十八指挥横排走过的宽度确定的,清末红顶巨商王炽就是王姓指挥的后代。十八寨城墙为石砖土结构,上有垛口,东、南、西、北四门有砖石拱门,城门上置城楼。虹溪书院以及十八寨的黉宫(今弥勒三中,过去称文庙)均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与所城同建。据弥勒历史记载和何文道老宗亲口述,当年孟春公平云南之前,云南各地少数民族因不服明廷汉族统治,时附时叛,其他民族苦不堪言。平十八寨后其地民人得以安居乐业,各业营生。孟春公离滇回京时不忍打扰百姓,遂于老虎箐脱袍挂印悄悄离开。当地士民为了纪念孟春公的卓越功勋,特在北门城楼上立起孟春公塑像,在所城北门外建盖隐王寺(也叫隐贤寺)纪念他,据说现在寺庙原址上的大香樟树就是孟春公当年亲手所置。后来还把其后裔所居住的海菜塘(今石洞)命名隐贤村,只是不知何故,此“隐贤村”村名并没有沿用下来,而是根据景点“鸡洞仙踪”叫成石洞了。

    四、在十八寨(石洞)何氏中一直流传何孟春是该支系先祖:

    据何文道所言,其祖父、六叔、大哥均跟他说过何孟春是他们的先祖,说是有一年因某件事当年十八指挥使的后人说何家在虹溪这么富有,咋何家的一个(出名)名字都冇得,何渭清就告诉他们说“你们的祖先当年都是我家先祖的手下,是我家祖先带来这点的,咋会说冇得”。同时何渭清在世时曾经带领老老小小到虹溪十八指挥所北门楼上给何孟春的塑像上香磕头,并告诉大家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何大人。

    何源明也证实说新建虹溪书院碑记背面上的何超就是十八寨何氏先祖,当年也曾经讲过何孟春就是他们的先祖,何超亦因此成为新建虹溪书院的勷事,参与新虹溪书院的兴建工作。应该说何孟春是虹溪何氏的祖先的说法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因为何超、何渭清均是地方名绅,交游较广,接触者多为虹溪地方名宿俊彦,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极讲究忠义孝道,对家族历史传承不可能一点都不了解,更不可能闲得无事把别人的祖先说成是自己的祖先,而把自己的祖先姓名忽略或者否认掉。

    五、罗平燕泉堂何氏祖上一直传说有先祖搬迁开化、个旧定居:

    罗平县富乐镇大水塘何氏先祖何文元外出行医时曾经受开化府廖大人之邀到开化为其医马。文元公在开化的宗亲府上盘恒月余,直至廖大人的宝马治好才被八抬大轿护送回家,廖大人还亲笔赠送文元公一块匾额“术能活骥”,旁题“文元老先生雅鉴”,至今仍然作为家族隐秘收藏的文物保留在大水塘村何天禄家里。而个旧家门何光福、何元昌的后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1965年前后)还曾经来过信希望搬迁回罗平富乐祖籍居住,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回信,现在也就没有他们的下落信息了。何文元当年所到的开化宗亲家,有可能就是耀龙祖后裔家里,如果不是一家子,非亲非故,盘恒月余是乎是不可能的。

    六、从人类生育规律看弥勒、文山何氏代数间距符合何孟春后裔:

    文山谱载何耀龙约25岁生何澄,何澄约35岁生何有贵,耀龙祖应该约出生于1648年前后。从何孟春1522年生何仲斯,何仲斯生何海,何海生何其昀(何允曦),何其昀生何继尧,何继尧生何耀龙,共有5代,历时约126年,平均约25年一代。如果从何仲斯到何有贵则前面共有7代,共历时186年,平均约26.5年一代。不排除有的代数可能生子较晚,这个代距与人类的生育规律也是相符合的。

    七、滇黔粤燕泉堂何氏李家村支系和弥勒文山支系均出生相同的七龙弟兄:

    罗平富乐李家村支系 “龙”字辈老祖共有元龙、升龙、化龙、耀龙、献龙、扶龙、君龙等亲堂弟兄七人,而文山弥勒何氏支系 “龙”字辈亦有云龙、乘龙、化龙、耀龙、现龙、狄龙、阿龙等七弟兄,且耀龙祖妻子均为杨氏,而李家村支系只有扶龙祖有后裔流传下来,其余的均往外迁徙;文山弥勒支系只有耀龙祖、化龙祖有后裔流传下来,其余的往外迁徙。我猜想这里也许隐藏着什么玄机有待解读。

    八、源于曲江坝杨旗营村的何氏源流有待论证:

    虹溪石洞的何禹道、何文道曾经于2011年5月27日亲自到该地考察过,该地现属建水县曲江镇兴隆办事处的一个自然村,有何氏约200多户,该地何氏是一个大家族,墓地在过去曾有高大的华表和墓碑,均毁于文革扫四旧时期,现在已没有家谱和任何可以证明来源的历史文字根据和传说,故何文道认为该支系与虹溪石洞何氏也许不是同一支系,虹溪何氏先祖也许仅仅是在曲江坝居住过一段时间,然后就迁居虹溪了。

    综合以上信息,有墓碑、有文物、有史志、有遗迹、有传说,有事件、有人口生育科学规律等为证,我个人认为我滇黔粤燕泉堂何氏始祖孟春公就是文山开化和弥勒虹溪镇何氏始祖的证据是充分的,肯定的。

    后记:红河弥勒、文山何氏对于祖源追溯的决定:

    对于红河弥勒、文山何氏究竟是不是先祖孟春公后裔这个关键性问题,我在两地考证返回罗平后又多次电话与两地宗亲讨论沟通。弥勒石洞支系何文道老宗亲分别在2018年8月22日13点22分至8月24日22点44分多次打电话声明他们遵从祖上所说,认可何孟春就是他们的先祖,声称十八寨祖上流传何耀龙的父亲就是何继尧,要求在《燕泉何氏族谱》中将石洞何有贵祖这一支何氏源流世系根据我们的要求全部编入家谱,修正盘州何氏前编族谱中出现的错误,谱成之后带给他们。文山支系何朴清老宗亲在2018年12月24日上午9点30分电话回复对于神主坟的历史已经无法搞清楚,声称没有精力继续上溯到何孟春这一代,并决定临时召开家族委员会确定是否是孟春公后裔。后于当日12点23分最终由何朴清老宗亲代表文山何氏支系表态说明由于他们刚刚于五年前修有家谱,世系追溯到何耀龙祖这一代,其以上世系已无任何传世资料,如再次修谱恐会增加族人经济负担,故决定不再参与罗平燕泉何氏及贵州六盘水何氏修谱,但是决定由燕泉何氏将其支系源流写入《燕泉何氏族谱》源流传说之中,给后世子孙留下一点信息,便于后世子孙寻根合谱,并根据各方意见同意弥勒何文道支系与罗平支系合修家谱。其后文山何源成宗亲在8月25日21点12分电话表态服从家族委员会几个老人的决定,在燕泉何氏族谱中只把孟春公至耀龙祖几代信息及当前家族负责人信息整理清楚写入谱中,作出详细说明,并将其本人这一支系写入《燕泉何氏族谱》,出书后带两套给他留给孩子保存。经我再三思忖,尊重文山何氏宗亲的选择,只把本文编入《燕泉何氏族谱》源流存真部分,不再对该支系做其他记录,另外把石洞何文道支系和平坝何源成支系按照祖传信息全部编辑入《燕泉何氏族谱》弥勒、文山支系内,其他支系不再赘述。

    何氏宗亲网关注介绍.jpg

    何氏宗亲网关注介绍.jpg

    关注何氏宗亲网,第一时间了解何氏动态!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