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与郴县何姓的主要脉系

    编辑:dahenanliu |   |  浏览量:21362 次  |  2019-11-19

    湖南郴州人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个称呼可不是乱叫的,例如湖北人就不会这么称呼。为什么?

    原来湖南许多姓氏先祖都是江西迁过来的。例如郴州地区的何姓,可考证的几乎都来自江西吉安府泰和,泰和古称庐陵。以桂阳、郴县列举如下:

    (一)何家渡何少八郎公脉系

    鼻祖希福公,唐时(公元879至882年)因避黄巢之乱,自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迁入湖南省新田县长信乡下漕洞。下传至13世少八郎时,又自下漕洞迁来桂阳县浩塘镇舂陵江的一个河口定居,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渡口,名为现今的何家渡,少八部是为何家渡的立村始祖。少八部自定居何家渡后再下传至12世,德夫公长子启俊公,于明洪武13年(公元1380年)从何家渡分居至本镇鲤鱼塘村。因此,启俊公为鲤鱼塘村的立村始祖。现鲤鱼塘村时有291户,人口为1091人。从何家渡、鲤鱼塘繁衍而发展的自然村庄有12个之多,人口达2200余人。发展的自然村庄分别为:本镇的下石背、古宅岭、圩厂、马鞍石、燕石、杨梅冲、石井,另有舂陵江镇的码头江何家等村。

    (二)栗木村何枝茂公脉系

    浩塘镇栗木村何氏始祖枝茂公,在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被当朝封为孝廉司农巡课官。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人,于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偕妻谢氏,携汉洞、汉湘二子迁居于栗木立村。距今已有911年的历史,繁衍生息已33代,共263户,1185口人。从栗木村繁衍而发展的另立自然村庄有十余个,即今浩塘镇的幕庭、下桥、田心头及三合圩等;还有方元镇的杨柳汾、仁义镇的莲花坪(旧称车头);嘉禾县的大盘家;贵州省赫章县的马姑镇、水城县的钟山官寨,威宁县的侯场平洞村等。合计人口达8900余人。

    (三)泉田(南泉溪)何诚公脉系

    泉田,原名南泉溪,至今立村已1002年历史,泉田上户与下户的共同始祖是何诚公。何诚公生于公元910年(宋开宝三年),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人,公元1003年(宋成平六年)莅桂在任。公元1008年离任时携长子永茂荣归故里江西。永广与永庆二兄弟留居南泉溪(今泉田)。九十八年后,永茂公后裔天舜公于公元1106年从江西原籍迁来南泉溪定居。因此,后来者称为下户,原永广与永庆子孙称为上户。即天舜公为泉田下户始祖,永广与永庆公为上户始祖。

    泉田上户于公元1921(民国十年)自德明公始,合谱于下鲁塘。合谱时德明公定名为思雄。上户后裔分居于荷叶镇花密及临武李家边(沙田何家)。1993年泉田下户合谱于鲁塘镇碧潭何氏(北湖区鲁塘镇碧潭从鲁塘镇村头村迁来,村头村又从广东连州土墙头迁来。但是近年考证村头何氏还是来源于江西庐陵,因先祖曾在广东连州为官,后辗转至郴州。村头旧族谱毁于宋元之际,后人口头误传为源于广东)。

    另泉田上户始祖第十五世祖何仕相,于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从水边迁来花窑居定居。

    (四)车田、大塘尾、榜山、西门口等村何基公脉系

    桂阳县太和镇车田村、榜山村、欧阳海乡大塘尾村及县城西门口何氏均为何基公的后裔。

    基公是韩改何始祖瑊公(上述四村族谱所载韩改何改姓始祖写为允公)的第50世裔孙世祖。瑊公的第37世孙淳公于公元844年(唐会昌四年),为避战乱从安徽庐江徙至当时婺州城东梅花门里(今浙江金华)定居。即淳公为金华之始祖。淳公之13世孙伯慧公于公元1192年适宋金辽煽炽而辞官,乔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坵,后迁至湖北武昌隐居。伯慧公共生育四子,分别名为后、堂、甄、基。其中基公生有万一、万二、万三、万四等兄弟8人,分别居住现今的车田、大塘尾、榜山、西门口等四村处,基公为上述四脉族的始祖。

    据上述四村有关何氏宗谱记载,万一公等八兄弟于公元1297年为避战乱,挟三吴族谱从武昌徙步进入南楚,

    迁往湖南郴桂两地,繁衍生息。万一公居桂阳太和镇车田(后裔分居坳上与北湖区的洋乌畔等村庄);万二公返回湖北一段时期后又由湖北燕山返回桂阳北乡今欧阳海乡大塘尾定居;万三公居太和镇榜山(后裔分居于神背与北湖区的江口村等村庄);万四公居桂阳城西门口(后裔分居于洋市镇仁和何家,水尾杨家、塘市镇贤江洞、县城郊新澄、石岭下、子龙、樟溪铺等村庄)。其余四兄弟居住地与去向失考。

    万四公后裔在西门口后垅山大凑山(今宝山)东麓建有“何氏公祠”,何氏公祠始建于明初,重修于清乾隆年间,仍留存至今。

    (五)阳山、高山、长汾等村聘仲公六世等后裔脉系

    桂阳境内何氏除上述四支脉系外,余下的何氏村庄基本上是来自北湖区鲁塘村的立村始祖聘仲公的后裔,这是一支重要的较为庞大的脉系。

    聘仲公是宋时进士,郴阳府学政。聘仲公是何氏初祖何瑊公的第51世后裔,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第十七图桐枧下鹅颈坵人氏。

    聘仲公立村上鲁塘,脉开两派,长子材珍,次子材瑞。六世祖应衡公(材珍之玄孙)分居下鲁塘;六世祖应明公(材瑞公之大玄孙、惠卿公侄儿)乐守故土上鲁塘;八世祖叟修(自修)公(材瑞公第七世孙、惠卿公之曾孙)移居桂阳城蓝衫巷;聘仲公的第十三世祖天禄公(材瑞公十二世孙,惠卿公之九世孙)从蓝衫巷移居桂阳阳山(其后裔先后分居于竹子窝与山下);聘仲公的第九世祖思胜公(材瑞公之八世孙、惠卿公之玄孙),从蓝衫巷分居于太和镇柳下村;聘仲公的第六世祖应晌公(材瑞之玄孙,惠卿公之次子)分居于桂阳高山,应晌公的后裔又先后分居于下高山、派下、宏图(红土岭)、桑田、两路口、潭溪及庙背山等地;聘仲公的第六世祖应敦公(材瑞公之玄孙、惠卿公三子)移居于桂阳城北锦村(原名井冲);聘仲公的第六世祖应厚公(材瑞公玄孙、惠卿公四子)分居于桂阳城北郊骏马亭;聘仲公的第十二世祖才道公(材珍公第11世孙),于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从下鲁塘迁来方元镇长汾立居。

    另冲下坪始祖德沛公于公元1566年(明嘉靖45年)从长汾迁来冲下坪。

    禾盛村始祖荣綵公于公元1702年(清康熙41年)从上鲁塘迁来太和镇禾盛坪村;江尾洞始祖何华处,于1770年从下鲁塘迁来江尾洞定居;增加洞始祖才璋,于公元1519年从鲁塘沙洞迁来增加洞定居。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分享到:

    才1个评论

    1.             hyj1944 说:

      “……其中基公生有万一、万二、万三、万四等兄弟8人……”.此段文字失实。据我考证:何 基(1188—1268),字子恭,号北山,学者称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与王柏、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其中王柏又是其弟子。有“何北山遗集四卷”存世,卷四附录有王柏撰写的“何北山先生行状”,行状中有如下记载“……子男二人,长钦,后先生半年而卒,次铉,女三人…..,孙男三人,宗玉、宗瑜、宗瑀,孙女三人……”。因此“万一、万二、万三、万四等兄弟8人”应为“族兄弟”八人,绝对不是何 基的子和孙。何 基早年丧妻未再续弦,而据桂阳西门何氏族谱记载,万一、万二、万三、万四四人之中有人出生在何 基丧妻之后。我桂阳西门何氏族谱对此事未明确记叙,而是予以存疑,并告诫子孙在撰修族谱时要遵守以下原则:“徵有而不書則为弃其祖,无徵而书之,则为污其祖,……”。
      其族兄弟八人,桂阳留有上述四人,还有四人去向不详,但以前的“世界何氏网”曾刊登过一幅地图,简略地标注了一下,大概去了东南亚一带?我曾要求网站提供该图的作者,后无回应。不知道婺源何氏宗亲会是否存有何 基公时期的族谱?敬请知情者告之,不胜感激。
      如有兴趣需要“何北山先生行状”者,我可提供PDF影印本,联系电话:13973547218
      以上评论纯属个人见解。评论者:湖南桂阳西门何氏第二十三世75岁老者何彦鉴
      注:“行状”:敘述死者生平事蹟的文章。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