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史地 》 正文
  • 粤语与四邑话浅谈[江门]何耀权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7382 次  |  2019-09-04

    江门近代史

    第七章

    粤语与四邑话浅谈

    何耀权

    粵语由来,分佈及各地粤语差异是相当复杂的。

    粤语是古代中原人因战乱南迁至广东、广西。其语言、习俗与当地民俗同化而来。

    古代中原人南迁至广东的第一站多是南雄珠玑巷。少数由福建或其它地方迀入。第二站在封开,再由封开往西及西江流域迁移,也有从珠玑巷直接迀入西南部沿海广州番禺一带,称为广府。封开以东叫广东,也称粤。梧州以西叫广西。现在讲粤语的地方最北在韶关一带。流源地域最广宽的是西江流域。从广西的南宁、贵县、柳州到梧州,入广东境内到郁南、德庆,肇庆到三水至广州。肇庆北面北江沿岸广宁,怀集也讲粤语。西江下游的沿途地域鹤山、江门、中山、斗门、珠海、澳门都讲粤语。最大的粤语集结地在广州与香港。离开西江流域这一带语言的变异就产生多样化。

    西江流域一带,丘陵地带多,陆路交通不便,全靠西江及其支流。故沿江两岸流域百姓靠水运交流沟通。带动了贸易经济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得以接近统一。远离西江流域的地方,山多平原小,陆路交通不便,较少来往,封闭式的小农耕作,为防他人入侵,便形成各自的地方语言。

    离开西江流域及广州的其它方向,语言则杂乱无章。隔几百米一条江水,增城话与东莞话已经鸡同鸭讲了。往东一带客家话,潮汕话,己不属粵语系。往珠三角西南一带,四邑台恩开粵语发音与广州音有很大差异。

    台山、恩平、开平三县不属西江水域,属潭江水域。潭江发源于恩平,流经恩平、台山、开平、经新会银洲湖崖门流入南海。故台恩开话自成一系。是否属广州语系存在分岐。四邑台山话、湛江、两阳话也是多种语言,雷州话对广州及四邑人来说就一点都听不明了。而粤语也是变化的。香港人还在用粤语写文字。广州已经是国语教学。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广州话及香港话引入了不少外来语,与各地分支系差别也越来越大。

    即使同一地方,不同乡村语音也不相同。以江门话为例,白沙乡、紫莱乡,滘头乡,外海就相差甚远。当然,可以互相听懂,但互相不会讲対方话。为何隔座山,隔条河乡音不同,则有待探索了。

    其实,唐代中原也是各有乡音。唐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正是反映当时各地语音不同。

    但当时是否象现在这样隔条河语音都不同就不得而知了。

    粵语语音都未統一,文字就更难统一了。

    有些文人试图編制地方方言文字,或用汉语拼音标明方言读音。谈何容易,往往读起来带有懒音,走音。反误导了读者。世界各国不同语言有不同字母和声母韵母拼音。用汉语拼音编出的方言也只有作者自己懂。

    现在强力推广普通话。粤语及其分支系,也将逐步边緣化。当然,不会消忘。科学发达,语音可保存后世。不象过去,无法保存。唐人是如何发音的,当然不会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古代中原汉話与后期入侵中原的各民族语言混合同化而成。古唐语如何发音,大家现在各有各说,不知谁真谁假了。

    粤语分很多支系,各支系之间也有差异。广州与东莞较接近,二地语言差不多。但广州语与中山、江门、斗门、澳门不同,更与台恩开不同。而澳门、斗门、江门话与台恩开话又不相同。广州人未必听懂四邑话。但四邑人可听懂广州话,因广州是省会,川流人多。但地方人讲广州话,往往懒音,不纯正,带有地方话尾音。

    台恩开话,仄声多,声调较广州语音低。而新会,江门话声调多介于广州话与台恩台话之间。将江门话声調提高些少便接近广州话了。

    广州话与江门,鹤山话方言接近。但有些话仍相差甚至,台恩开话与广州、江门话的地方方言话则相差更远了。

    广州话叫湿,江门话叫削。广州话叫去边度,江门话叫去边指。广州话叫落雨,江门话叫落水。

    台恩开话又是另一种讲法了。

    台山、恩平、开平三者之间的方言也有很大差异,外地人难分别,以为三者都一样,但本地人一听就知道有较大差异。

    美国华侨唐话,不是广州话,更不是普通话,而是正宗台山话。

    因方言不同,故各地民间习俗也略有不同。以冬至,元宵节吃的汤圆为例。开平为无馅咸汤圆,只是一粒糯米粉。正宗江门汤圆包着一粒黄糖。广州汤圆有芝麻馅,莲蓉馅等。

    还有过年的习俗形式各地也略有不同。江门习俗年三十晚11点钟吃斋守夜,吃完斋菜才唾觉。母亲在每个孩孑枕头下放上利是包。

    其它节日,如清明、端午、七夕等都有差异。

    至于为何形成这种差异,有待进一步探索了。

    粤语至今无统一标准。其文字就更没有统一标准和字典了。随着网络微信扩展。就各有各说,各编各的。反正是百花齐放、百家爭鸣。随着祖国繁荣富强,语言逐步统一到普通话去。现在幼儿园,学校都用普通话教学。但作为地方语言,有着祖祖辈辈的情结,有着光辉悠久历史,仍会被保留下去,世代口口相传。而最有效的保存办法,则是各地文库档案设立有声语言数据库,便可将方言永久真实地保存下去。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