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史地 》 正文
  • 江门白沙何氏乡土情[江门]何耀权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5674 次  |  2019-09-06

    江门白沙何氏乡土情

    何耀权

    江门白沙乡地处江门蓬江区西面,与江门新会区圭峰山麓接壤。

    白沙乡历史悠久,处于新会圭峰山脉向东的丘陵地带。秦汉时期已有人居住,属南海郡地,有二千多年历史。东晋未年(公元420年)属新会郡管辖。

    二千多年前,白沙乡南面江门河向南是一片汪洋南海,众多小岛屿,小溪小川经白沙乡流入大海。

    千百年来,山川巨变,陆地沉积,白沙乡地貌现已面目皆非。

    白沙乡因其天沙河旁的山丘泥土是白色及流经白沙的天沙河段的沙子是白色而得名。(现天沙河白沙段的河床因污染早已变色)。

    白沙乡居住有三大姓氏。尹氏、何氏、陈氏。各姓氏都建有本宗族祠堂。

    此外还有苏氏,人数较少,大都迁出乡村。原在白沙乡有祠堂,后来白沙乡发展而拆了。

    何氏在白沙是第一大姓,居住至少也有700多年历史。据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白沙何氏应芳谱记载,”先祖上郡人,十四世纪中叶元朝后期,因元朝生胡妃委兵抄诘之乱,先祖由南雄珠玑避迁广肇间历数世始来新会居白沙。“ 在现在沙富里、大地里、中和里、田心里、庙前里、龙湾等一带定居繁衍。至今也有二十多代,几千人口,是白沙乡第一大姓氏。

    何氏祠堂原在白沙田心里旁,靠近天沙河边,建成于1699年,名叫成裕堂。解放后江门四中、江门财贸学校曾设在此。后被拆,该地建住宅小区。祠堂迁往白沙沙富里重建。

    白沙乡因是丘陵地带,小山头多,平地少,背靠大山老林,传说解放前圭峰山有老虎,深山密林。

    但这种地理坏境,耕地良田少,交通不便,注定农业难有大发展。

    白沙乡土地贪乏,多山坡地,水田平地少,仅有天沙河流过,其土地仅适合种耐干旱农作物,在河边放鸭,在低洼地种些水稻、蔬菜。

    在白沙山坡上,种有沙葛、番薯、木薯、花生、菠萝、豆角等农作物,农民用水車将天沙河水逐级車上山坡灌溉农作物。层层梯田,别有一番景致。

    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有水稻及挖塘养鱼。以前,在田心里及陈氏祠堂前是几片鱼塘,而在何氏祠堂前及靠天沙河边种有水稻。挖有水沟从天沙河引水入田。

    解放初,环市三路,白沙公园旁是天沙河出江门河之水道。当年在河边设有游泳池,儿时,曾在此游泳。现早已填平。现天沙河改道由江咀流出江门河。

    白沙农付产品最著名是白沙矮脚匙更比(江门话)白菜。叶色深緑,叶柄短而雪白,故称矮脚。吃时口感好,爽甜嫩可口,吃后无渣,以前出口港澳,深受欢迎。白菜芋头煲,是著名粵莱之一。

    白沙盛产西洋菜,在白沙福田里,长安里曾是一大片西洋菜地。冬天收割,脆嫩清香,煲汤、打边炉最好。

    白沙地质疏松,山坡宜种耐旱沙葛。沙葛也是白沙特产,爽口甜脆,皮薄肉白,可生吃,称为本地雪梨。

    我中学时就读四中,校址在田心里何家祠堂。学校在后山山坡上种有沙葛、菠萝、豆角。那年大丰收,堆满仑库,任吃,至今记忆犹新。

    天沙河盛产蚬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天沙河是沙质河底,大量蚬孑在河底沙中,捞上后蒸蚬、炒蚬、煲蚬粥,肉嫩甘美鲜甜可口,别有野味。

    以前,南洋,港澳华侨亲戚回乡,都喜欢带些菜干,猪仔薯(马玲薯)干回去。煲汤清热下火。

    可惜,以上几个优良农付产品未能保留至今,据闻矮脚白菜已无种子存在。

    江门天沙河白沙段河岸从前是一片白饭泥,白沙乡因此而得名。泥质洁白细滑,可塑性,粘性好。适合作陶瓷工艺品,品质上乖,是高档瓷制品最好材料。解放初曾在此设立陶瓷厂,现在这些白饭泥己开采完,陶瓷厂也撤消了。

    明清年代白沙乡並不兴旺,由于山坡多,耕地少,揾食艰难。很多乡亲都举家迁往他乡。到清代未,白沙很多乡亲或到南洋、港澳、美国、加拿大等地谋求发展。故现在白沙乡华侨遍布世界各地。聚居国内外及港澳的原白沙人比现在居住在白沙乡的人还要多几倍。

    白沙乡音与江门墟顶街土音不同,墟顶与江门近郊紫莱乡音有差异,墟顶与滘头乡音也不同。600多年前,江门墟顶与白沙,紫莱,滘头三地有江河小溪小川相隔。

    明代,天沙河流经白沙乡直接出江门河。另从天沙河分出一支流入白沙乡(现早已填平)。

    从白沙乡陆路去江门必经现在八中正门。以前八中旁有一小溪从八中后山流出,小溪上有小石桥叫鯉魚桥。过了桥往东便是紫泥村了。紫泥村包括现在的紫沙路及紫泥路,属紫莱乡管辖。 现在的紫茶路,过去是紫围基,属紫泥村范围。过了鲤鱼桥往西才是白沙乡范围。

    八中内有间四圣宫庙,往白沙方向过了鲤鱼桥在山边有间龙母庙。在白沙华园路江门日报社曾有间社仔庙,也称嫩观音庙。在过了天沙河右侧隔山也有间观音庙。这几个庙宇都早已拆了。仅留下香火盛的白沙地母庙。

    显然,明初江会路、白沙公园、白沙长安里、福田里、沙仔尾长堤一带应是江河或河滩,未有乡民居住,从江门进入白沙乡,必经鲤鱼桥。该桥在解放后因填平了小溪才拆掉。

    旧时从中山公园北面紫莱乡有一小河溪流经范罗冈,羊桥市路口转入象溪路再转入常安路(旧时称常安涌)流入江门河。

    现在的紫泥路两侧以前是池塘田地,农村茅舍。三角塘公园以前是三角池塘。

    1920年新宁铁路先后分段建成全线通车,经江门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穿过新会到台山。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江门拆旧建新,扩建长堤及常安路。将白沙乡划入江门市管辖,也带动象溪路、紫泥路、羊桥市逐渐兴旺,白沙区开始逐步繁华。

    白沙乡现在已变为城区,新建成环市路、西区大道、华园路等。大道纵横交差,商铺小区住宅林立。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取代了昔日山乡旧貌。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