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晚明史家何乔远著述考(下)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9786 次  |  2016-11-07

    晚明史家何乔远著述考(下)

    钱茂伟

    (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

    四、选编《皇明文征》与《明诗选》

     

    1、《皇明文征》

    《皇明文征》是何乔远选编的一部明代诗文总集,是集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上自洪武,下迄崇祯初年。今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学生讲到何氏编纂《皇明文征》时称:“又自昔岁林居以来,取列圣鸿藻贤士大夫所称说者,择其词之雅驯近古者,汇为一部。下及于方外、闺秀、外夷之作,无不兼收。欲令一代事功文章,巍然焕然,长存天地之间。至是,逐日较研,名其集曰《文征》,以卷计者七十四。”[23]由此看来,何氏数据搜集时间较长。

    何氏讲到《皇明文征》编纂动机时称:“西山《正宗昭明文选》,尚是文耳。鄙意欲采掇菁华,为大文字,昭代故实,亦兼见之。班氏所谓汉家文章,炳乎与三人同风者,是其意也。本朝奏疏、论策无一可观,间第一二耳。表札、四六、杂说,亦或有可观者。诗歌则本朝名公多所擅技,不可废也。”[24]“近日又选《皇明文征》一书,极其苛刻,意欲为我明传之后世。盖孔圣一生尊周,讲习《周礼》。《春秋》一书,有丘明为之素臣,以致当时士大夫不费废,则孔圣为之先耳。若我朝诸公,侭有佳文,要以作者之难,百乃得一二,不广收精择之,猥云世无人,殊可叹也。”[25]由此可知,《皇明文征》不是一部普通的文选。既要求是“大文字”,同时可以存当代“故实”。如此高标准的“佳文”,自然不好选,接近“苛刻”。

    崇祯二年九月,起改南京工部右侍郎。三年四月到任。之所以迟了七个月才上任,估计和集中精力编纂《皇明文征》有关。何乔远到南京上任时,顺便也将稿子带到了南京。到南京以后,又得不少未见之书,补充了一些文章。“公余之暇,则遍借未见书而读之,或靠壁循檐,据梧趺席,必尽其卷而止。所选《皇明文征》至是多所增入。”[26]黄宗羲《思旧录·梁稷》称:“庚午(崇祯三年),何匪莪选《皇明文征》,非馨(梁稷)主其事。”梁稷负责《皇明文征》编选工作,是指南京期间。当时,何乔远是南京工部右侍郎,自然没有时间做编纂工作,但有能力请士人帮忙补选与定稿。这一年冬,《皇明文征》正式在南京定稿。

    《皇明文征》编纂成稿后,何氏曾想寻找出版商。“远又遍读诸名公集,选为文选,其名曰《皇明文征》。所见差以为广,然天下之家集,终苦未得尽见。我朝诸名公侭有大制作、大学问,诗之大力,不让古人,所恨无披抄索金、入山采宝之人耳。远今承老先生有借书云,己召能书者,书成一部奉寄。倘贵地有欲刻者,为远行之。此不待避忌,不必掩讳者也。”[27]这封信当写于崇祯三年。当时,朱国祯在家乡湖州南浔修订《皇明史概》。何乔远应朱氏要求,曾抄写一部寄上,同时试图请朱国祯帮助在湖州寻找出版商。不过,从后来情况来看,朱国祯并没有帮上忙。[28]

    于是,何氏只得自己出资刊刻。“远山中选有本朝之文,名《皇明文征》,南都同好见而属梓。候完,当寄上请教。”[29]这封信应写于崇祯四年。“而先是所选《文征》,师自出俸薪一百五十余金,刻之以传。文雅好事者,竞来助刻。”[30]这是说,先是何氏自己捐俸刊刻。在刊刻过程中,南京一批文人也出资助刻。今所见《皇明文征》,除了黄居中、韩如璜、梁稷三位校刻人员外,另有参校人员共118人,可见参与人员之多,也可见何氏在学术界的威望。至崇祯四年六月,全书印行,南京工部尚书靳于中、何乔远本人作了序。“相知者,皆赞为佳选。”[31]看得出来,此书出版以后,“盛行东南间”,深受时人欢迎,在南方地区影响较大。黄宗羲(1610-1695)显然相当佩服何乔远,他的《明文海》,风格深受《皇明文征》影响。当然,何乔远也有不满意之处,“然选之颇精,收之未尽,亦以为恨”[32]。清人则认为《皇明文征》“稍伤冗滥”[33]

    2、《明诗选》

    何乔远除编有文选外,尚有诗选。天启初年出版《泰昌集》时,门人蒋德璟就已经提到“先生别有《名山记》、《明诗选》、《闽书》诸稿,藏之休山,以俟异日”[34]。此书的编纂,何氏本人有所说明:“仆山居无事,见无锡先辈俞是堂所选《盛明百家诗》,嫌其太恕,至近百本。又以诸君子之诗业,得是堂公苦心攒聚一处,不可使我朝此段盛事泯泯,遂为重选,而严之。家中有全集者,则从全集中为选。盖人各一见,又不能尽相从也。诗佳者,则选之。其足备一代故实、足见其人一生品格、足广一时见闻者,但不失家数,则便亟录。盖昔孔圣删诗,初非无谓之作,今者仆意亦如此。……始以万历朝久弃,不敢遽出;继以泰昌朝见知,不忍遽出。二者踌躇,方在维谷肺腑之筹。”[35]这段话详细交待了作者编选《明选诗》的动机及过程。据此可知,他是不满俞宪《盛明百家诗》而重选的,在标准上有所不同,某些方面更严,但在存史、存人方面宽些。此诗选好后,由于考虑过多,一直不也出版。叶向高有序一篇,称“诗之刻,宁可已哉?”[36]则《明诗选》应有刻本,今似不传。

     

    五、何乔远的文集

    何乔远诗文集分专集与全集两大类。

    专集。何乔远在世时,不断及时出文集,且喜欢以皇帝纪年为时间单元,编纂文集。在广西期间,首刊《西征集》[37]。万历四十年(1612),刻《万历集》30卷(或作33卷),声势最大,刘洪谟、吴安国、林云程、洪有助、李懋桧、林学曾、苏茂相、李光缙、张燮、黄泗清,共有10个朋友写了序。接着,出版了《万历后集》8卷、《万历三集》4卷、《泰昌集》4卷、《天启集》18卷。《崇祯集》不分卷,是何乔远卒后由次子何九说编辑的,“集起戊辰(元年),迄辛未(四年),仅仅四年耳”[38]。由此可知,何乔远有七个专集,惜今多不见,仅知故宫博物馆尚有《何氏万历集》30卷,今已经收入《故宫珍本丛刊》。

    总集,即《镜山集》。何乔远生前选有一个总集,称《镜山集》。“晚岁复自选名集,曰《镜山》。镜山者,公读书处也。”[39]苏琰称:“先生南归之岁,琰叩其前后诸集刻。先生曰:“吾向者以万历、泰昌、天启名篇,寓年先后。今在南都自选,分为一十二册,刻于沈宁海将军家。待其刻来,可与若相印证也。”[40]据此,崇祯四年三月何乔远回福建之前,曾在南京做过一个自选本,这个本子就是《镜山集》,共12册。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南京图书馆有《何氏镜山集》一部,清抄本,不知卷数,应即此本。《镜山集》也称《镜山三集》,“兹掌南邦土,都人士请合刻于金陵,以贵通国,传百世,殊盛举,而总曰《镜山三集》,里居撰述处也。”[41]

    《镜山全集》,全称《何镜山先生全集》,崇祯十四年刊刻,72卷。这是由何乔远子孙们编纂而成的一个全集本。“排缵伦次,剐类分体,尽搜其漏佚,……删成,仍题曰《镜山全集》。”[42]这个本子是在前面六部专集基础上,搜集新的佚文,重新按类编排而成,并非6部专集简单的组合。卷首有新写的全集序言及其专集的旧序,卷尾附录有学生们写的传记资料,相当完整,是研究何乔远及晚明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此书日本内阁文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各一部,台湾的国家图书馆有内阁文库本的胶卷及复印本。《明史》卷99《艺文志四》有《何乔远集》80卷,可能是误写,没有这个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泉州府志》卷44虽有详尽的《何乔远传》,但卷74《艺文志》,粗粗一找,仅有何乔远父亲、兄弟、儿子们的作品名单,没有何乔远作品名单。再仔细一找,才在“谢台卿《诗经课子浅义》三卷”与“谢吉卿《诗集》”之间发现“《闽书》百五十四卷,《文征》七十二卷,《书经释》一卷,《膳志》,《狱志》”。原来用了隐身法,不列作者,只列了部分书目。著名的《四库全书总目》也没有何乔远的书目。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当与何乔远作品在乾隆时期被打入禁毁书目有关。据研究,何乔远《名山藏》、《万历集》、《万历后集》、《万历三集》、《泰昌集》、《天启集》、《崇祯集》列入全毁或应毁书目[43]。经过这次大规模的禁毁,何乔远的专集,仅《万历集》有传。由于《四库全书总目》仅著录《闽书》、《皇明文征》,没有著录其它著作,以致于今天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均没有何乔远的文集。“福建丛书”目前出了一、二辑,实在有必要影印出版《镜山全集》,以扩大社会影响。

     

    六、结语

    1、何乔远有志修史之念始萌于万历四年,始写于万历十七年刑部工作之时,万历二十一年,加速修史进程。司马迁风格叙述史学的复兴,是促使何乔远重新写作国史的动因。万历二十三年至万历三十四(1612),大约有15年左右,极意编辑《名山藏》。此后,就处于不断的修订之中。何乔远修史非常慎重,临死都不肯将书出版。《名山藏》初名《名山记》。改名《名山藏》,是天启年间的事。《世庙四谏官记》、《大礼记》、《文皇佐命三臣传》、《四朝幸阉记》、《逆藩三记》,从《名山藏》辑录出来,可以说是《名山藏》的衍生品,可以肯定是清朝人辑录的。

    2、《名山编年》是根据《明实录》而作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学《左传》,为编年体。何乔远值临终前几年才开始将《明实录》删为《名山编年》。《名山编年》没有全部完成,所以没有刊刻。

    3、《闽书》是一部私修省志,与《名山藏》一样,用分类体。副产品《志稿弃余》类似今天的修志外编。

    4、《皇明文征》、《明诗选》分别是两部诗文选,体现出作者的大文字与存故实思想。

    5、何氏文集分专集与总集两大类,生前自选总集称《镜山集》,身后总集称《镜山全集》。

    6、何氏另有《释騒》一卷(福建图书馆)、《经释》等。

    (注:本文为浙江省151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2007年10月,曾在台湾的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东吴大学、暨南国际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视野”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得到台湾大学教授王德毅先生指正,在此多谢了。)

    (原载《文史》2008年第2期)

     

    [1] 《闽书》卷二二《我私志》。

    [2]苏琰《记何镜山著书大略》,见道光《晋江县志》卷七六《杂志下》。

    [3] 阳思谦《晋江府志序》。

    [4] 《镜山全集》卷三二《与岳提学书》。

    [5] 《闽书》卷二二《我私志》。

    [6] 《镜山全集》卷三四《再答相国书》。

    [7]林欲楫《先师何镜山先生行略》。

    [8] 《闽书》卷二二《我私志》。

    [9]林欲楫《先师何镜山先生行略》。

    [10] 《镜山全集》卷三二《与岳提学书》。

    [11] 《镜山全集》卷三二《答沈方伯书》。

    [12] 《镜山全集》卷三二《与岳提学书》。

    [13] 《镜山全集》卷三二《与岳提学书》。

    [14] 《镜山全集》卷三二《复刘惟后参政书》。

    [15] 《镜山全集》卷三二《答冯景贞提学书》。

    [16] 《镜山全集》卷三四《答某秀才书》。

    [17] 《镜山全集》卷三二《答沈方伯书》。

    [18] 《镜山全集》卷三四《再答朱相国书》。

    [19]苏琰《记何镜山著书大略》,见道光《晋江县志》卷七六《杂志下》。

    [20] 《闽书·凡例》。

    [21]苏琰《记何镜山著书大略》,见道光《晋江县志》卷七六《杂志下》。

    [22] 《镜山全集》卷三五《志稿弃余序》。

    [23]林欲楫《先师何镜山先生行略》,《镜山全集》附录。

    [24] 《镜山全集》卷三二《与徐奕开书》。

    [25] 《镜山全集》卷三四《与门人韩雨公书》。

    [26] 林欲楫《先师何镜山先生行略》,《镜山全集》附录。

    [27] 《镜山全集》卷三四《再答朱相国书》。

    [28] 当时,朱国祯自己正忙于《皇明史概》的出版,他也是自己出资刊刻的,显然,他没有能力寻找到出版商。

    [29] 《镜山全集》卷三四《复朱平涵文》。

    [30]林欲楫《先师何镜山先生行略》。

    [31] 《镜山全集》卷三四《答某秀才书》。

    [32] 《镜山全集》卷三四《答某秀才书》。

    [3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明文征》。

    [34] 蒋德璟《泰昌集序》,《镜山全集》卷首。

    [35] 《镜山全集》卷三三《答陈无功书》。

    [36] 叶向高《诗选序》,《镜山全集》卷首。

    [37]黄居中《何镜山先生小传》,《镜山全集》附录。

    [38]黄居中《崇祯集序》,《镜山全集》卷首。

    [39]黄居中《镜山全集序》,《镜山全集》卷首。

    [40]苏琰《记何镜山著书大略》,见道光《晋江县志》卷七六《杂志下》。

    [41]黄以升《镜山三集序》,《镜山全集》卷首。

    [42]黄居中《镜山全集序》,《镜山全集》卷首。

    [43]吴哲夫《清代禁毁书目研究》(台北:嘉新研究奖助金,一九六九年八月)及高春缎《何乔远生平及其史学》(高雄文化出版社,二OO一年七月),第二六八~二七O页。

     

    【来源:钱茂伟的新浪博客。】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